新华社银川11月23日电 题:驻华使节宁夏行:感受中国黄土地上的乡村振兴脉动
新华社记者成欣、谢建雯
连片的现代酒庄、蓬勃包養網的互联网经济、广阔的就业机遇……11月20日至22日,来自加纳、保加利亚、日本、澳大利亚、德国5国的十余位驻华使节和外交官走进中国宁夏,感受中国西北黄土地上的乡村振兴故事。
驻华使节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一家酒庄参观酒窖(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近年来,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让昔日的戈壁荒滩成为盛产优质酿酒葡萄的宝地。如今,每年有1.38亿瓶葡萄酒从宁夏走向全世界,不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托起助农增收的“富民梦想”。
每年11月,宁夏贺兰山东麓优质酿酒葡萄产区数十万亩酿酒葡萄迎来“冬眠季”。在位于贺兰山东麓下的万亩葡萄种植基地,酒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埋藤”这一农技工序,以防止葡萄藤在冬天被包養抽干、冻伤。
这一幕让驻华使节十分感兴趣,他们不仅向农技人员详细询问当地葡萄种植的品种以及历史,还现场体验了葡萄绑枝、埋藤的过程。
“冬天埋藤、次年春天展藤,这种操作很有特色,对发展中国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加纳驻华大使温弗雷德·哈蒙德说。
驻华使节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贺兰神国际葡萄酒庄了解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冬季埋藤的原因(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在宁夏银川市郊区的一座酒庄,由矿区废弃石头筑成的主体建筑让驻华使节们不时驻足、拍照。很难想象,从废弃的贺兰山矿坑中,可以“长”出现代感十足的文旅融合产业区。
“难以置信!你们把荒凉的戈壁滩变成今天的绿色宝地,并且还生产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哈蒙德发出由衷感慨:“作为一个生态学家和农业学家,我会把你们的经验带回我们国家。”
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近松茂弘深感不虚此行:“来宁夏之前,我提前做过‘功课’。实地来了以后,我没想到在这个气候干旱的地区,绿化和生态保护工作做得这么好。”
依靠发展葡萄酒产业,宁夏已让贺兰山东麓35万亩荒滩地“披绿”,进一步筑牢了生态屏障。
在详细了解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后,多位驻华使节主动找到现场销售人员询问联系方式,表示愿积极推进各自国内酒庄主动对接,推进双方务实合作。
德国驻华使馆食品和农业参赞邓菲表示,德国葡萄酒现在也加入了文旅的概念,这点与中国的做法不谋而合。未来希望与中国宁夏在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
“我们渴望与宁夏分享保加利亚的葡萄酒酿造经验和专业知识,期待双方在葡萄酒产业建立长期而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保加利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尤尔丹诺夫说。
驻华使节在宁夏银川市志辉源石酒庄品鉴产自贺兰包養平台推薦山东麓的葡萄酒(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驻华使节在宁夏银川市参加贺包養兰山东麓葡萄酒品鉴会(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参观中,让驻华使节团代表惊叹的,还有在宁夏生动演绎的中国东西部协作壮阔史诗。1996年,根据中国政府东西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位于东海之滨的福建省与地处西北之塬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由此开启。
21日,驻华使节团来到宁夏闽宁新貌展示中心,参观了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实地了解了闽宁协作对口支援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总体情况。
“这是电视剧《山海情》同款的枸杞,还有滩羊、八宝茶,我们全包養国包邮。”在“闽宁巧媳妇儿脱贫创业超市”里,当地主播正在线上直播带货。
驻华使节在“闽宁巧媳妇儿脱贫创业超市”购买宁夏特色农产品(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成欣 摄
“今天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世代生活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老百姓在闽宁协作机制的帮助下,搬迁到黄河边创造新生活的故事。这种温暖和奋斗的故事令人感动。”日本宫城县大连事务所所长小野光规说,“我认为‘闽宁模式’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