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版《丁玲選集》的錯訛與修訂–文史–中國作找九宮格私密空間家網

編訂出書作家選集,是推進中國古代文學研討的主要舉動。近年來,跟著古代文學研討的慢慢深刻,良多作家的選集得以出書,為讀者和研討者供給了很年夜方便。有些作家選集訂正嚴謹,尊敬原作,出書后獲得讀者們的信賴與好評,如《魯迅選集》《巴金選集》《沈從文選集》等;有些作家選集存在編校東西的品質題目則對瀏覽和應用形成較年夜影響,如北京師范年夜學出書社1998年版的《汪曾祺選集》存在著不少掉收和掉校,[1]由三家出書社結合出書的38卷本《郭沫若選集》更是存在嚴重的收錄不全題目,[2]甚至有學者專門出書《〈郭沫若選集〉集外散佚詩詞考釋》來搜集佚文。河北國民出書社于2001年出書的《丁玲選集》是今朝丁玲研討者常常應用的版本,但此中存在著錯訛和臆改,影響全體東西的品質,如第4卷支出的小說《一月二十三日》僅十九頁的篇幅,對第一版本的刪改達三百多處,支出第7卷的雜文《真》共八百余字,此中呈現訛、脫、衍等題目的就有百余字。相似情形在《丁玲選集》中多有呈現。

一、字句類錯訛、脫闕景象舉隅

《選集》襲用《文集》的處置,而未對此中疏漏和臆改良行勘誤,這一類致誤在《選集》中非常罕見。

1.《選集》第3卷的《阿毛姑娘》,第132 頁:“三姐雖比阿毛更理解拜別的悲苦,時常牽著他人的手哭,但是在她臉上,卻不時明顯比她還急,和默默的暗藏不住的興奮的笑。”[10]

這里寫到三姐準備出嫁時的心境“比她還急”是原刊本中“比她媽還急”[11]脫字所致,與后文母女兩人忙于采買相照應,而《文集》中誤編為“她”,令讀者不知所指,《選集》并未勘誤。

2.《選集》第3卷的《水》,第403頁:“退欠伸,人都到下頭往了,下頭打鑼沒有聞聲嗎?”

初刊于《斗極》創刊號的小說《水》,此中有一段村平易近關于水患險情的交通,原刊中的“退,瞎吹”[12]被誤印為“退欠伸”,屬字形附近發生的訛誤,“瞎吹”有亂說、說鬼話之意,這里是措辭者否定了前文關于水退的說法。1954年國民文學出書社出書的《丁玲短篇小說全集》為“退欠伸”添加腳注:“即什么也沒有退的意思”,[13]此注釋被沿用,至今未被勘誤。

《憶天山》初收于1939年生涯書店出書的小說集《一年》,1984年支出《丁玲文集》第5卷,修改部門不只減輕語氣,也調換了主要概念,《選集》以《文集》版本支出。

4.《選集》第7卷的《什么樣的題目在文藝小組中》,第48頁:“昨天我和婆婆妹妹到邊城往看劃龍船”

丁玲將孩子寄養在常德老家,前文提到妹妹已會說“一口常德話”,參照原刊,這里孩子劃船的處所是地屬常德的“筆架城”[14]較為公道,而“邊城”[15]地屬湘西茶峒,能夠是邊城名望較年夜而呈現的編纂臆改。

5.《選集》第7卷《略談改進平劇》,第33頁:“則應發揚其長處,拋棄其毛病”,原刊為:“剔棄其毛病”,“拋棄”即發揚與擯棄的同一,與“毛病”搭配不妥,《文集》收拾致誤;第35頁,“要有情感,要有變更音調,卻不克不及太歐化”,原刊為:“要有情感,要有變更,音調卻不克不及太歐化”標點犯錯,招致斷句有誤。

6.《選集》第9卷《序〈一年〉》據《文集》版本支出,與1939年生涯書店版本對校,百余字序文有多處修改:

生涯書店版本:“這集子里都是一年的零星,原來是替〈西線生涯〉寫幾篇的,后來一看,還有幾篇也可放在一道,另出一冊。我的生涯不準許我保留原稿,收一集在這里也是一個事理,加上幾個伴侶的鼓動,于是就搜集了一會兒。不敢說是作品,只不外是替辦事團記載一下吧了。所以仍只能作生涯實錄讀。編時怱怱,盼望讀者諒解。”

《選集》版本:“這集子里都是一年來的零星小品,原來為〈西線生涯〉寫的幾篇。后來一看,還有幾篇也可放在一道,另出一冊。由於戰時生涯不準許我妥當保留原稿,加上幾個伴侶的鼓動,于是就收編了這一本集子。不敢說是作品,不外是替辦事團的任務寫下一點記載,所以只能看成生涯實錄來讀。編時倉促,盼望讀者諒解。”

此外,《文集》版本的部門脫闕在《選集》收拾經過歷程中并未被復原,甚至呈現內在的事務被整段刪除的情形。

7.《選集》第3卷《艱屯之際》存在較多漏句,第460頁中貼口號戰士遭巡警毆打,吸引了路人的圍不雅,缺掉關于人潮洶涌的描寫:“又擠不出來,剛走上幾步,又被人潮推下往了”,接著car 向人群中駛來,擁堵中孩子倒地,缺掉:“有數的腳在眼睛上釀成了年夜的暗中。拼命的掙著,沒有效,拼命的叫著,沒有效,並且此外處所也叫起來了。”在第464頁講述新的詐騙政策前,甚至遺漏了關于軍平易近沖突的整段闡述:

數不清的,四處都可以碰到,軍警和群眾的沖突。群眾要聚在一塊,聊下西南的事,幾十小我圍著,并不防害什么,而差人,在租界上就是巡捕,卻舞著棍跑過去了,有些群眾只好在棍子底下散開,而傳單卻曾經都分在大家的手上了。而標語也在這時吼起來了。好些標語都是又進了一個步驟的。

未脫稿《艱屯之際》在刊發后五十多年并未編集,直到1983年被《丁玲集外文選》和《文集》先后支出。袁良駿在編寫《丁玲研討材料》時,將“四十多篇因被捕和戰亂而未能編集的丁玲作品,編成了《丁玲集外文選》,由國民文學出書社出書。”[16]《丁玲集外文選》支出的《艱屯之際》恰是以《斗極》第一版本為藍本,內在的事務較為完全,是以在能接觸原刊的情形下,[17]《文集》中《艱屯之際》的脫闕并非是版本殘破等客不雅原因形成,而是由于收拾者的客觀刪改,這些脫闕在《選集》中也未被復原。

8.《選集》第4 卷《陳伯祥》,第100頁,在一路繡花的情節處缺掉:“我煩惱他眼睛,就勸他,他像興趣很深的沒有聽我的話”;第101頁,在議論女人的情節處缺掉:“我了解他在供應另一個”,末尾也脫闕:“未來也許無機會,還要替他寫一篇”。

《陳伯祥》1936年載《國聞周報》第13卷第22期,同年支出《不測集》,1991年支出《丁玲文集》第7卷時停止較多修正,2001年支出《丁玲選集》。《陳伯祥》的寫作與三年軟禁生涯有關,丁玲回想其寫作狀況:“思考得太多了,我變得很煩燥……在極不安和極焦燥的里面寫下了一些……最不滿足的一個集子”[18]丁玲在濃郁的感情下匆促執筆,使得初刊本存在詞義不準、表達白話化等情形,而第一版本照收不誤。丁玲離世后,《文集》第7 卷的收拾由陳明完成,其后《選集》以《文集》版本為藍本編進,將《選集》版本與初刊本對校,文字異動達70多處,上述脫闕處恰是“我”與陳伯祥的幾處日常互動,脫闕部門晦氣于浮現公民黨間諜標簽下陳伯祥抽像的復雜性。

9.《選集》第3卷《一個漢子和一個女人》,第164頁末尾脫闕:“越想越感到有點兒氣憤起來,他本是歷來就不不難動氣的人,此日為了冷,殘暴的竟忍心把他那心愛的有肺病的女人來冤枉。若是他真不了解往后悔,那伴侶們往斥責他有了此外盼望,就又連這相互盟誓了又盟誓的,愿存亡共之的女人也丟棄了是應當。惋惜,既若他是如許,也并不會真的便有人不同意,而他本身倒又當即翻悔著了。”第172頁,“統統忘失落了”后脫闕:“並且那些事是早也不放在她襟懷胸襟了的”,“只需那心是屬于她的”后脫闕:“她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到他,就臨時也可以,不然,那感情將無稍能松弛的一瞬刻,而終局是難于想象的了”,“她的心像被刀刺下往一樣的痛”后脫闕:“像不知被損害了什么處所一樣”,第174頁,“她很后悔”前缺掉了心思描述:“在那臉上,她就不克不及尋出一絲一毫是可以陪著她干一些荒謬的玩意兒的”第176頁,“她深深地回想那陶醉的情調”前脫闕回想內在的事務:“並且那不停的落在眼皮上的吻,還有那嘴唇,膩膩的;那擁抱,猖狂的;那言語,唉,那言語呀……薇底只想能當即倒下往像疇前一樣”等。

《一個漢子和一個女人》1928年載于《小說月報》第19卷第12期,1991年支出《丁玲文集》第7卷時產生多處脫闕,而《選集》據《文集》版本支出。

10.《選集》第3卷《小火輪上》,第223頁,在女教員未收到聘書因辱沒而生出恨意時,刪往了:“必定要什么來由呢?她可以恨她們的。”第227頁,在女教員回想一禮拜前還收到甜美的信時,刪往了對女教員的心思描述:“并且就是在未宣布前,依然是很可感激的在對待著在”,在漢子報歉處也脫闕:“為良知的平安起見,他只好來補充這錯誤”。

《小火輪上》頒發于1929年《紅黑》第3期,同年支出光華書局出書的《他殺日誌》,1981年編進國民文學出書社《丁玲短篇小說選》,除個體字詞外基礎按照第一版本收拾,但1983年編輯《丁玲文集》第2卷時呈現較多文句刪改,《選集》根據《文集》版本支出。

11.《選集》第4卷《一月二十三日》,第70頁,“兒子忘了她一眼”后脫闕:“一個無言的理睬”,“那紅的火”后脫闕:“倏變的火”;第72頁,“也有的棚子是空的”前脫闕:“有的三個,有的四五個”;第73頁,“他們發明本身又有盼望了”前脫闕:“尤其是他們又可以恢復”;第74頁,“拖著破的年夜鞋”后脫闕:“跳舞著丑的步武,但是倒是無邪”;第75頁,“那個不知他是靠著他們的”后脫闕:“可是他也設夠了法,當他看著狼狽于伙食的時辰,狼狽于保全顏面的時辰。她其實只要用盡了方式壓榨了他的。”

1936年良朋圖書公司出書《不測集》支出小說《一月二十三日》,1983年編進《丁玲文集》第3卷時該作品遭年夜幅刪改,2001年《丁玲選集》第4卷據《文集》版本支出。

12.《選集》第7卷《資料》,第55頁,“我們要復仇!”后脫闕:“連鄉間老蒼生也會笑著說:‘你們中國婦女年夜年夜的好,來同皇軍耍子耍子……’”第57頁,文章最后一段段首脫闕:“但我又感到與其把盼望放在措辭者都有肯敢于擔任”;段尾脫闕:“況且苦的藥片外邊還經常包著一層糖衣”。

《資料》刊載于1941年9月29日《束縛日報》文藝副刊,1984年編進《丁玲文集》第4卷時修改較年夜,2001年《丁玲選集》第7卷據《文集》版本支出。

《文集》的疏漏一部門回咎于時期所限,相較于新世紀成熟的著作出書系統,《文集》的校注部門可以說是編者陳明的“單打獨斗”,李向東指出:“由王樹芬彙集丁玲的所有的作品,陳明停止校勘,校訂核定的稿子,再交王樹芬編纂……可以說,這套文集,凡屬于作者一方的任務,基礎都由陳明承當了:看稿子,找照片,加注釋,做闡明等等。”[19]即使這般,陳明的收拾速率并未放緩,兩年多時光就將前6卷排印印刷,[20]此中第5卷的收拾甚至只花了一個月。[21]《文集》的進獻在于實時收拾丁玲的文學作品,為后世研討者保存一批可貴資料,但受限于編輯前提,《文集》的收拾也存在不少題目。

此外,《選集》在收拾經過歷程中也發生了新的訛誤和疏漏:

13.《選集》第8卷《我所盼望于文藝批駁的》,第143 頁,“不在背后低聲密談,打小陳述,混淆黑白,危言傷人”原刊為:“微言”,“微言”即蘊藉精微的言辭,與“低聲密談”對應,《選集》校訂屬于音近而誤。

14.《選集》第3卷《寒假中》多處脫闕刪改,第79頁,“傳聞美姐要歸去”前脫闕:“但她剛一放過假”;第80頁寫到武陵中學游藝會的準備時,脫闕:“而玉子是又只想能不拂朱師長教師的意而承諾上去”;第81頁嘉瑛與承淑和洽,缺掉嘉瑛倚靠在承淑肩上的情狀描述:“是在很是忘情于一切的”;第85頁,“不外誰都不忍居心慪著她玩”后脫闕:“怕只要在她也以為缺乏畏的承淑吧”;第91頁游藝會前的預備中,《選集》寫到:“那過夜在志清房里的梁玉蘭和趙少芳調好嗓音唱《汾河灣》了。”現實上是將兩句雜糅為一句,原刊為:“那過夜在志清房里的梁玉蘭和趙少芳也醒著躺在床上,和臨床的志清閑談著不久,趙少芳又調好聲響在唱《汾河灣》了。” 這與后文嘉瑛送來提嗓子的雞蛋只給趙少芳一人相照應。第93頁,“感到既粗,又亂”后脫闕:“心幸喜而沒有學她”;第95 頁,“她輕輕的感到有點癢”后脫闕:“并且那呼吸之中”。

二、副文本類題目、版本誤收景象舉隅

在傳統校勘學中,封面、版權頁等副文本是勘定版本的主要根據,及至新文學的出書收拾,注釋、附文等副文本也起著彌補註釋內在的事務,承載汗青信息的效能,是以確保副文本的內在的事務正確和編纂規范也是文集編輯的主要準繩。

《選集》存在注釋編製不同一的題目。

1.《選集》第4卷的《一個小赤軍的故事》,第268 頁的“搭絆”,[22]原刊腳注為:“扣緊門用的鏈條,由三四個鐵環串成。”[23]第276頁的“糟央軍”,[24]原刊腳注為:“指公瑜伽場地民黨的中心軍。”[25]兩者在《選集》中均被刪除,這是沿用《文集》的處置方法。

2.《選集》第5卷《一二九師與晉冀魯豫邊區》,第179頁,“馬隊團東出贊皇與河北軍冀西游擊隊楊秀峰部匯合”句后的括號內注釋:“楊秀峰司令原系年夜學傳授,曾在平津教導界辦事多年,抗戰后棄文就武,餐與加入保定行營任務,行營退后,他獨堅留敵后,在冀西一帶樹起抗日旗號”被移至腳注,并且未注明是原刊內在的事務;第180頁,“在冀南以李任德同道為首成立八路軍別動年夜隊”句后的括號內注釋:“李任德同道后為公民黨南宮專員劉必達所殺戮”被直接刪除;第182頁,“陳再道、王新亭同道組織漳南縱隊”句后的括號內注釋卻被留在原處。

《一二九師與晉冀魯豫邊區》初刊于1944年8 月14至19日的《束縛日報》,1950年新華書店出書同名單行本,1980年支出四川國民出書社編選的《到火線往》,註釋和注釋均有修改,《文集》和《選集》據《到火線往》版本為藍本支出,并未恢回復復興貌。

《選集》還存在“附”文部門處置方法紛歧致的題目。

3.《選集》第3卷《某夜》僅收錄註釋部門,說明創作佈景的附文以《〈某夜〉附記》為題支出第9卷。

4.《選集》第5卷《冀村之夜》的“附”文部門被刪除:“這篇紀事也許有人以為把游擊隊沒有寫的很好,但須清楚:(一)這游擊隊是方才構成起來的。(二)構成的份子是先生和新式軍官。(三)這是抗戰初期的情況。(四)游擊隊是好的,但不免偶然也有欠好的處所。”[26]原刊中游擊隊與丁玲率領的西戰團路遇騷擾蒼生的潰軍,游擊隊私行將潰軍繳槍斥逐,為了對其行動做出說明,丁玲在“附”中彌補闡明游擊隊的組建情形,表白作者的不雅點立場,為宣揚抗戰留下“光亮的尾巴”。

《冀村之夜》1939年頒發在《文藝陣地》2卷7期上,同年支出文集《一年》,1980年支出小說集《到火線往》,同年支出《丁玲散文集》時刪減附文,《選集》編輯時也未能恢復。

5.《選集》第5卷《東南戰地辦事團成立之前》附錄脫闕。該文初次收錄于文集《一年》時,書中除註釋外還有三篇附錄,分辨是“成立時組織體系表”“此刻之組織體系表”“日誌一頁”,1980年《到火線往》支出文章時僅保存註釋部門和附三的日誌,“附一”和“附二”被刪除,《文集》和《選集》均未復原。附文作為註釋的彌補部門,起著說明註釋或彌補闡明的感化,作為丁玲有關戰地辦事團的架構假想,具有史料價值的附錄應予以保存。

6.《選集》第9卷“序、跋”類面前目今支出《〈斗極〉一卷二期代郵》和《〈斗極〉二卷三、四期合刊代郵》兩篇,全然曲解了期刊代郵的內在。代郵是編者與讀者互動,多為編者遴選讀者來信公然予以回應版主,《中心國術旬刊》設代郵欄目時就聲名:“邇來有同道們,以函牘式的稿件,寄到本刊,此中含有問事和會商的前提……這一類的信件,我們就把它刊登本欄。并且要盡其所知,作一謎底,答復你所問的。”[27]代郵文本情勢上以專欄註銷,并非附于其它文章之后,內在的事務上則從讀者來信生發,是以具有自力意義,并非作為其地點書刊的副文本而存在,不宜支出“序、跋”類。

《選集》也存在多版本誤收的題目。

7.《選集》第9卷的《〈延安文藝研討〉發刊詞》與第8卷的《器重生涯,深刻生涯——與〈延安文藝研討〉編者的說話》應被視為統一文本的分歧版本。

頒發于1984年5月21日《國民日報》的《器重生涯,深刻生涯》是初刊本;作品在被支出同年12月出書的《延安文藝研討》創刊號時,改題為《研討延安文藝,繼續延安文藝傳統》作為發刊詞,并增添了對延安文藝價值的闡釋和對刊物的寄語,[28]情勢上加倍貼合發刊詞編製;后又以《〈延安文藝研討〉發刊詞》為名編進文集《我在戀愛中發展》。參考上述版本演進鏈條,《選集》第8卷以初刊本為藍本支出作品,而在編輯第9卷時又將修訂后的發刊詞版本誤收,[29]丁玲作品存在多個版本形狀,哪怕是修改最多的《韋護》等篇目,《選集》在收拾時也以單一版本為主,這里卻將統一文本的兩個版天職別支出,能夠是編選掉誤,不難形成讀者的曲解。

8.丁玲1985年4月4日在西安的演講,《選集》中也支出了兩個“版本”,即第8卷《扎根在國民的地盤上——在中國作協陜西分會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同卷的《創作不受拘束及其他》,兩者文后均附有注釋,前者為“吳錦祥依據灌音收拾”(以下稱“收拾版”),后者為“新華社記者徐士杰記載”(以下稱“記載版”),這兩個版本各有自力的演進鏈條。

(1)“收拾版”:以1985年《陜西文學界》第3期為藍本支出

(2)“記載版”:“內參版”→《國民日報》版→《文集》“記載版”→《選集》“記載版”

1985年4月21日,徐士杰的記載登載于新華社《國際靜態清樣》第903期上,習仲勛指示后轉給曹禺,并盼望丁玲修正后頒發,但丁玲對前來交涉的秦川“非常冷漠,以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口吻,很僵硬地說,我不修正,也不頒發!”[30]直到6月24日登載在《國民日報》上,“大要是按新華社內參稿編發的”。[31]新華社《國際靜態清樣》系內參難以取得,但《1981—1985文藝傳遞選編》支出的《習仲勛同道的一個指示》,附上指示文章《丁玲同道在西安談文藝創作不受拘束等題目》,證明了“內參版”的存在。“內參版”早于《國民日報》版,應為第一版本,兩者的異文重要是關于遇羅錦的部門,前者為:“遇羅錦這小我走了點錯路。但文字不錯,文章有好有壞。《冬天里的童話》是好的,《春天里的童話》欠好。欠好的作品應當挨批……遇羅錦比來到西躲往寫工具,她若能真正在西躲軍隊里待上兩年……”[32]登載在《國民日報》時刪除了關于遇羅錦其人的負面評價,并且勘誤了作品稱號的過錯,[33]假如王增如闡述失實,那么從“內參版”到《國民日報》版的刪改則由別人做出。《選集》的“記載版”以《國民日報》版為藍本支出,但刪除了文前的闡明性文字:“有名作家丁玲比來在西安就以後我國文藝界一些題目,對記者談了她的見解,回納起來有以下幾點”,[34]現實上淡化了記載者存在的陳跡。

李美皆留意到兩個版本的差別,并指出其后存在著“兩個丁玲”的精力牴觸,[35]但李美皆將“記載版”完整同等于丁玲的表達,卻疏忽了記載者對文本的參與。“記載版”和“收拾版”的闡述次序并紛歧致,“記載版”先會商創作不受拘束,再議論平易近族傳統與中國氣度,而在“收拾版”中則是先闡述“平易近族傳統和向本國進修”,再講“創作不受拘束”,并包括現場問答部門。[36]相較于灌音收拾對演講現場的忠誠,記載者在“回納”時進步了“創作不受拘束”會商的優先級,而在內在的事務層面上,對照“收拾版”,“記載版”更偏向于否定呈現了行政干涉過多的情形,[37]倡導廣場文學而褒揚小院文學[38]等,這些修改都使得文章更合適穩固劇協、影協選舉掉控[39]的政治需求。

《選集》以《文集》版本為藍本支出,沒有注釋或闡明說明兩者的聯繫關係,甚至含混“記載版”的天生途徑,不難使讀者將前后文章不雅點的紛歧致性回結于作者,但這種彼此牴觸并非來自于丁玲,相反,正如G·托馬斯·坦瑟勒所言由于文本具有社會性和公個性,作者“不克不及完整把持呈現在出書文本中的終極情勢”,[40]尤其當文本為政治目標所調用時,別人意圖對文本的滲透難以防止,丁玲“一直沒有修正那篇稿子”[41]卻默許作品的頒發,“不外是承認本身有力禁止的工具”,[42]或許正由於此,《國民日報》和王增如的《丁玲辦〈中國〉》都將記載者徐士杰視為作者。至于演講稿能否支出作家文集的題目,部門學者所以否顛末核閱作為尺度,但即使是“為演講筆錄稿正名”[43]的魏建、周文和凌孟華[44]等人,誇大的也是筆錄稿有助于復原演講現場感,是以刪改凝縮的“記載版”并在理由支出《選集》註釋,如需保存其史料價值可以列進附文部門并加以注釋。

三、《丁玲著作紀年》訂正

《選集》在第12卷末尾處附有《丁玲著作紀年》,網羅收拾丁玲作品的創作信息和出書線索,為讀者的檢索參考供給便利,但紀年工程繁瑣,內在的事務複雜,不免呈現錯訛漏掉。

1.《無題》首刊于“《文學雜志》”而非《選集》所標注的“《文學》雜志”,前者是南方左聯機關刊物,當鄭振鐸得知后,特地將籌備的刊物改為《文學》以示差別。[45]

2.《楊伍城》初收于《一年》時,題目即為“楊伍城(我的第二個小鬼)”,副題并非是支出《丁玲文集》時所另加。

3.《一顆沒有出膛的子彈》《文藝在蘇區》《東村事務》初次刊載于“《束縛》”而非“《束縛周刊》”。能夠是將出書社和刊物稱號相混雜的緣故,《束縛》依托于共產黨消息機關“束縛周刊社”,1941年中心機關報《束縛日報》出書后,《束縛》復刊加入汗青舞臺。

4.《沉痛地離別曩昔,英勇空中向將來》并非如《選集》所說于1980 年12 月10 日刊載,而是1980年12月11日刊發于《國民日報》。

5.《戰地》半月刊終刊的1卷第6期刊行時光為1938年6月5日而非《選集》所說的7月5 日,且并未刊載《〈河內一郎〉后記》,丁玲與《戰地》的關系也存在一樁公案,據張元珂考據《戰地》最後以東南戰地辦事團名義創刊,后來成長為舒群把持的自力刊物,丁玲聲名劃清關系:“武漢《戰地》是由舒群一手籌辦的,丁僅是掛名主編,并沒介入現實的編纂運動,但后來在武漢出書的《戰地》違反了丁的初心。丁感到‘受了詐騙’,很是‘憤激’”。[46]是以《戰地》的終刊不成能刊載丁玲文章,這段過錯信息也含混了兩者的關系。

四、轉變原意的修正

《文集》在編輯經過歷程中還呈現了編纂本位認識取代原作本位認識的情形,編者的不妥刪改影響作品思惟的表達,甚至形成對作者意圖的歪曲,這類編纂越界的情形在《選集》中并未被校訂,是以單列一節,以期惹起研討者留意。

1.《選集》第3卷《艱屯之際》寫到“九一八事情”后的上海情形:“中國當局,是聾子,聽不見那些在殘殺奸虐之下的慘叫;是瞎子,看不見血流漂杵,染紅了的西南;中國的大眾,像一群仁慈的羔羊,在刺刀,牢獄的暴力底下,不準他們起來,不準他們抵禦。”[47] 但參照1932年《斗極》初刊本,丁玲不只沒有指認群眾的仁慈秉性,反而是將其描述為“一群蒙昧的羊”,[48]不是由於有人“不準”而是由於本身的未覺悟狀況而自動屈身事人:“屈伏在壓力底下,不理解起來,不理解抵禦”,[49]修改將題目化回為大眾低落的愛國熱忱和當局的不抵禦政策之間的沖突,這與作者意圖相違反,丁玲在《艱屯之際》中誇大先生活動叫醒大眾的主要性,高呼:“怎么救中國!五四的時期到了。五卅的時期到了。”[50]依然以思惟發蒙的途徑宣傳反動,具有顯明的轉型期顏色,但《選集》將文章中公民性批評剔除,代之以對蔣介石當局的政治批評。

2.《選集》第5卷《西安雜談》,第100 頁,“這里充足的看出了我們,對西安周遭的狀況的不熟習,任務的忽視”之后刪除了:“尤其看出的是,政府者對救亡的宣揚任務之扶掖和愛惜。這其實是值得贊仰的。”第102頁,“西安各群眾集團輔助了我們展開任務,西安的行政擔任者也給了我們很多精力上的激勵和物資的支援”之后刪除了:“如蔣鼎文主任,孫蔚如主席,和胡宗南軍長等。”

《西安雜談》初收于1939年生涯書店出書的文集《一年》,1980年編進《到火線往》時刪除:“如蔣鼎文主任,孫蔚如主席,和胡宗南軍長等,使我們在西安時代得以完成我們的義務”,《文集》雖恢復:“使我們在西安時代得以完成我們的義務”,但依然刪除對公民黨軍官的點名報答,《選集》不只沿用此處置,還刪除了對政府者宣揚救亡的贊揚語句。

3.《選集》第5卷《冀村之夜》,第73頁,刪除六位同道預備前往與潰軍交涉時西垣師長教師的話語:“但我清明白楚聽到,當他們六個已走到年夜門口時,那位跟在他們后邊的西垣師長教師卻說:‘……就就義點色相也沒關係的……’”[51]

《冀村之夜》頒發于1939 年《文藝陣地》2卷7期,同年支出文集《一年》,在1980年支出小說集《到火線往》時就已做出刪減,這段修改在《文集》和《選集》中都未被恢復。要懂得這段處置的影響,起首應留意到作為游擊隊智囊的西垣師長教師和作為西戰團領隊的“我”之間的看法不合,不合本源則是對同一陣線的懂得上。雷加回想:“那時,什么是同一陣線,誰也不年夜理解。延安抗日軍政年夜學不論是軍事隊仍是政治隊,都建立了同一陣線這門新課。……她(丁玲——筆者注)更沒有想到冀村之夜也是一場對同一陣線的考驗。”[52]這批潰軍本是應當連合的對象,但游擊隊卻私行繳械斥逐,乃至西戰團和游擊隊分路而行。若何懂得并保護同一陣線成為反動步隊外部的牴觸,但作者經由過程內聚焦敘事,從“我”的無限視野動身講述冀村之夜,掩蔽了西垣師長教師和司令斥逐潰軍的處置細節,弱化步隊外部的不雅念沖突,以盡量削減關于反動步隊的負面報道,丁玲甚至在文章註銷時以附文的情勢為游擊隊抽像做出說明和辯解,這恰是丁玲直抒己見的文學家脾性和保全年夜局的宣揚需求之間的沖突與讓步。收拾者進一個步驟將西垣師長教師的講話刪除,或許是出于凈化反動步隊,純粹黨性的斟酌,是收拾者為維護丁玲而對敏感題目做出的守舊處置,卻晦氣于表示反動任務的復雜性,也晦氣于表示作品豐盛的文本內在。

4.《選集》第5卷的《關于自衛隊的感言》,第89頁,刪除了發動老蒼生時碰到的艱苦情況:“但里邊有些情況是并欠好的。譬如每村的村長就沒有措施繳出那末多壯丁,幸喜開端時已經宣布過每人有五十元的安家費。不外后來以經費艱苦而免失落了”[53]《選集》代之以:“我們黨主意動員群眾,全平易近抗戰,爭奪成功。這一對的的主意,獲得寬大山西國民的擁戴。但有個體的村,發動任務不細心,宣揚說明不深刻”[54]《選集》用“此刻抗戰時代,在共產黨的同一陣線準繩下”取代第一版本的“并且在同一陣線準繩下”。

《關于自衛隊的感言》初收于1939年生涯書店出書的短篇小說集《一年》,1984年《丁玲文集》第4卷,做出較多修改,《選集》據《文集》版本支出。編者的修改凸起了黨在抗戰中的引導位置,同時將負面情形視為反動中的個體案例,能經由過程黨的宣揚發動處理。這不只是用后設的政治態度重寫汗青現場,也是政治語體對丁玲作品的滲入,以概念式的政論聲調取代了丁玲的言說。

《文集》的部門修正觸及對作品政治偏向的調劑,這或許并非偶爾,而是有興趣潤飾丁玲的政治抽像,強化其黨性和反動性。編者陳明對原作政治態度的修正調劑,反應出收拾者的認識形狀焦炙,洗刷委屈的個別需乞降嚴肅的組織規律之間的張力關系貫串于丁玲平反和恢復聲譽的一直,[55]或許恰是這種牴觸處境催生了支屬陳明對“蓋棺定論”的執念,在丁玲后事的處置上,陳明四處奔走為丁玲爭奪更公平的評價,甚至為保護丁玲的聲譽和抽像試圖打破規律和規則,[56]是以在編訂收拾所謂“定本”[57]時,有時也會違反感性公允的史家規范,抱有“政治上給她整整容”[58]的意圖,以保護丁玲全體抽像為導向而修正作品。

五、等待一套新的《丁玲選集》

選集編輯的時光往往間隔作品初次見刊的時光較遠,作品不難呈現傳播變異或作者改寫的景象,是以編者在收拾時負有厘清版本、勘校異文之責。處置多版本的罕見方式有:一是以初刊本或第一版本為主,重視浮現作品的原始樣貌,正如魯迅所說:“出屁股,銜手指的拍照,當然是引人失笑的,但自有嬰年的無邪,決非少年以致老年所能有。”[59]這也有利于浮現文本在汗青文明周遭的狀況中組織天生的經過歷程,發掘作品背后的文明史瑜伽教室社會史意義;二是以表現作家意志的定本為基本編輯,但并非一切的修訂本都能支出選集,受認識形狀影響的刪減改寫部門反而應當予以收拾復原,固然作品出書后便曾經離開作者的闡釋,但作家對過往作品的修訂也展示其藝術尋求,是以以刊定本編進選集也是對于作家意志的尊敬,除此之外,手稿研討、版本流變與匯校本研討等方式也對選集編輯具有啟發意義。

值得會商的是《文集》的特別性。重返文壇的丁玲一方面文藝事務纏身,尤其是主編《中國》時勢務複雜,另一方面身材日就衰敗,眼疾減輕,只能“少讀多寫”。[60]陳明在自傳中說明過校勘《文集》的情形:“80年月的時辰,湖南國民出書社再三要出她的文集,在丁玲生前出了6集。這6集都顛末我的校改。我對丁玲說,你曩昔寫的文章,重要是到延安之前的文章,有些句子太歐化,不合適青年人瀏覽,是不是改一改?丁玲批准了。于是我就一篇一篇的校改,校改完一篇,就拿給她看,她承認了,我再交給她的秘書王增如謄清。她有些講話灌音,人家收拾的,拿來也是我校訂,有一些講話灌音修改比擬多,但有一個準繩,不轉變她的原意,悔改后也異樣要交給丁玲本身過目。”[6私密空間1]這些細節傳遞出兩個信息:其一,修改是陳明做出的,經過丁玲批准后定稿,從法式上看這與作家自行修正構成的定本有差別;其二,以不轉變丁玲的原意為尺度修正,但若何懂得原意卻又根據陳明的判定,如在遺作《魍魎世界》末尾的補寫,曾經無從訊問這能否合適丁玲意愿,是以《文集》與其說是作家的刊定本,毋寧說是經作家批准的陳明修正本。

陳明曾講述檢閱校對修正的重點:“一個是丁玲到延安之前寫的文章,里面歐化的句子太多,讀起來別扭,欠好懂,晦氣于青年讀者瀏覽;第二個,有些文章是束縛前出書的,或許有錯訛,或許被公民黨檢討時刪悔改。”[62]假如說后者的修改尚存在客不雅啟事,盼望經由過程校正往除政治原因對作品原貌的掩蔽,那么前者的修正將有損《文集》對作品真正的樣貌的浮現。陳明對丁玲作品中晚期的歐化表達評價不高,在校后記中曾說:“談到丁玲作品的文字,她開端寫作的時辰,在文字方面似乎沒有作良多預備,有不少的處所分歧語律例范,但仍能獲得那時的編纂和讀者的接待,我想這能夠是由于她對人物心坎刻劃的委婉、細致與豐盛,而不是她的歐化的、有時又夾著湖南土語、并且顯得有些牽絲攀籐的文字。”[63]陳明以為作品內在的事務的豐盛掩飾了說話的弊端,說話題目成為丁玲晚期作品的缺點,是以更推重丁玲接近群眾后樸素的白話寫作。這一說話偏好,招致《文集》將“早晏”[64]改為“遲早”,[65]“火柴”[66]改為“火柴”,[67]并將音譯詞規范化,如《從夜晚到天亮》中的“環珴玲”和“披霞娜”[68]在《文集》中直接被“小提琴”和“鋼琴”[69]替換等,剔除歐化語和方言以到達的說話“潔凈”。但值得留意的是,作為第二代新文學作家的丁玲,歐化語體和白話是其晚期文學說話的主要資本,[70] 恰是“自由自在的造句方法和極端浪費的歐化語句”組成了作者“勇敢而精密”的晚期文風,[71]陳明的修正使得部門語句變得簡練精闢,反而晦氣于作品作風的原樣浮現,如《莎菲密斯的日誌》寫到莎菲對凌吉人的復雜欲念,初刊本為:“想起那落在我發際的吻來,真又使我懊悔到想哭了!我豈不是把我獻給他來玩弄來相比到賣笑的姊妹中往!但是這又都任他只能把斥責來加上我本身使我更難熬難過的……”[72]在支出《文集》時被刪改為:“想起那落在我發際的吻來,真使我懊悔到想哭了!我豈不是把我獻給他任他來玩弄來相比到賣笑的姊妹中往!這只能斥責我本身使我更難熬難過……”[73]原刊中的“真又使”和“這又都”闡明情境的重復性,固然只集中書寫一次,但暗示了莎菲曾屢次墮入情智交兵的苦楚中,感情加倍濃郁,《文集》則將作品中反復敘事的構造刪除。修改說話也會使得作品變形,李陀指認說話慣用與作家主體之間存在著親密關系,[74]那么對于束縛前丁玲作品說話的修改能否有損于丁玲抽像的豐盛性?

作為生涯伴侶的陳明,對丁玲暮年工作的輔助不問可知,有時甚至可以視為作家意志的代言者,[75]即使這般也不克不及替換作家的自我言說。作家伴侶和文集編者的雙重成分,使得陳明不難墮入忠于史實仍是保護親者的兩難情境。《文集》的編輯是文學界和出書界的主要工程,但因其受收拾者思惟理念的干涉,相較于作者自行修訂收拾的定本,《文集》更合適作為特定周遭的狀況下發生的修訂版本,而不該該作為《選集》編纂的基本。

從2001年至今,《丁玲選集》出書已有二十余年。這時代丁玲研討在版本、校勘、輯佚、考證等方面獲得主要停頓,[76]編纂出書一套內在的事務加倍完整、版本更為靠得住、校正更為規范的《丁玲選集》顯得很是需要的,也是浩繁丁玲研討者和讀者的等待。

〔國度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性別與階層關系研討”(20BZW143)後期結果〕

注釋:

1 拜見徐強、劉雨:《〈汪曾祺選集〉系年辨正——兼論若干篇章的文獻意義》,《文藝評論》2011 年第1 期,徐強:《〈汪曾祺選集〉補遺及考論》,《東吳學術》2012 年第3 期等文章。

2 相干研討拜見魏建:《郭沫若佚作與〈郭沫若選集〉》,《文學評論》2010 年第2 期,蔡震:關于《〈郭沫若選集〉的考核》,《郭沫若學刊》2013 年第1期等文章。

3 《丁玲文集》出書任務從1983年開端到1995年完成,中心分兩個階段:1983年至1984年湖南國民出書社完成前6卷出書,為丁玲生前所出,后4卷因丁玲離世、出書社經濟效益等題目耽擱,自1991 年起由湖南文藝出書社接力出書續卷。

4 蔣祖林:《來信照登》,《新文學史料》1995 年第1 期。

5 龔明德:《丁玲日誌的“收拾”》,《昨日書噴鼻》,南京:西北年夜學出書社,2002 年,第297 頁。

6 金宏宇:《中國古代文學辨偽批評》,《長江學術》2016 年第2 期。

7 袁洪權:《開通版〈胡也頻全集〉序文的“隱秘現實”——胡也頻“濟南之行”史實梳考》,《文藝實際與批駁》2017 年第2 期。該刊同期頒發了李向東的商議論文,李向東指出文章的刪改是在1980年11 月國民文學出書社出書《丁玲散文集》時做出的,不只“刪往了曲解張默生的那段話,同時,在校長送去路費處加了‘甘冒風險’四個字”,“1984年此文支出湖南國民出書社的《丁玲文集》第五卷時,有個體文字的修改,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版的《丁玲選集》,基礎因循了這個版本。”拜見李向東:《“探秘”與汗青論述——也談胡也頻的“濟南之行”并與袁洪權商議》,《文藝實際與批駁》2017 年第2 期。

8 朱正:《丁玲“閉會”之于魯迅一文的遭受》,《魯迅研討月刊》2007 年第1 期。

9 龔明德:《“建平”應為“建屏”》,《有些事,要弄明白》,呼和浩特:內蒙古教導出書社,2009 年,第61 頁。

10 丁玲:《阿毛姑娘》,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3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132 頁。

11 丁玲:《阿毛姑娘》,《小說月報》1928 年第19 卷第7 期。

12 丁玲:《水》,《斗極》1931 年創刊號。

13 丁玲:《水》,《丁玲短篇小說全集》,北京:國民文學出書社,1954 年,第277 頁。

14 丁玲:《什么樣的題目在文藝小組中》,《中國文藝》第1 卷第1 期。

15 丁玲:《什么樣的題目在文藝小組中》,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7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48 頁。

16 袁良駿:《丁玲同道印象記》,《中國》編纂部編:《丁玲留念集》,長沙:湖南國民出書社,1987 年,第372 頁。

17 可以猜測是袁良駿發明載有稿件的《斗極》原刊后,據此支出《丁玲集外文選》,而陳明在初刊本基本大將作品校改后支出《文集》。陳明經袁良駿接觸過《斗極》原刊,見陳明在序文中的描寫:“(袁良駿——筆者注)從藏書樓、檔案館以及一些單元的材料室等處,發明了一些我們還能記得但卻已找不到的稿件和頒發這些稿件的刊物。”(袁良駿編:《丁玲集外文選》,北京1對1教學:國民文學出書社,1983 年,第1 頁。)

18 丁玲:《自序》,《不測集》,上海:上海良朋圖書印刷公司,1936 年,第2-3 頁。

19 李向東:《關于〈丁玲文集〉的出書顛末》,《湖南人理科技學院學報》2007 年第3 期。

20 參考李向東的研討:“那年炎天(1982 年——筆者注),丁玲陳明往往年夜連療養、講學,其間,陳明就帶上湖南拿來的稿子,開端校勘了”,拜見李向東:《關于〈丁玲文集〉的出書顛末》,《湖南人理科技學院學報》2007 年第3 期。

21 參考丁玲年譜,1983 年11 月22 日,“囑秘書致胡真信,闡明《丁玲文集》第4 卷稿校勘終了,已交王樹芬,5 卷稿正在抓緊檢閱校對,力爭12 月落成”(第697 頁),1983 年12 月17 日,“下戰書王樹芬來,取走文集第5 卷稿,計50 萬字。”(第701 頁),詳見王增如、李向東編著:《丁玲年譜長編》(下),天津:天津國民出書社,2006 年。

22 丁玲:《一個小赤軍的故事》,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4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268 頁。

23 丁玲:《一個小赤軍的故事》,上海:少年兒童出書社1956 年版,第9 頁。

24 丁玲:《一個小赤軍的故事》,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4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276 頁。

25 丁玲:《一個小赤軍的故事》,上海:少年兒童出書社1956 年版,第13 頁。

26 丁玲:《冀村之夜》,《文藝陣地》第2 卷第7 期。

27 軫:《本刊添設代郵欄的意義》,《中心國術旬刊》1930 年第10 期。

28 發刊詞版本與《國民日報》版原形比,重要的差別在于前者多出如下兩段話:“延安是反動的圣地,反動的搖籃,反動落腳點和動身點。黨中心在那里引導中國國民顛覆了壓在他們頭上的三座年夜山,奪得了新平易近主主義反動的巨大成功,毛澤東思惟是我們黨引導國民群眾在持久反動實行斗爭中所有人全體聰明的結晶。毛澤東同道的文藝思惟,是毛澤東思惟的一個主要構成部門。”以及“陜西省器重延安文藝的研討任務,成立延安文藝研討學會,開辦《延安文藝研討》刊物,這是很有興趣義的工作。盼望經由過程對于延安文藝的研討,可以或許展現昔時延安文藝的光輝結果,總結經歷和經驗,在新的汗青時代,繼續和發揚延安文藝反動傳統和反動風格。這是反動文藝任務者的義務,也是全國國民的配合希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表述上的修改。

29 《丁玲文集》第8 卷異樣將兩個版本都誤收。

30 王增如:《丁玲辦〈中國〉》,北京:國民文學出書社,2011 年,第162 頁。

31 王增如:《丁玲辦〈中國〉》,北京:國民文學出書社,2011 年,第162-163 頁。

32 中共中心宣揚部文藝局編:《1981-1985 文藝傳遞選編》,北京:文明藝術出書社,1986 年,第92頁。習仲勛看過《國際靜態清樣》版文章后寫作指示,并將文章與指示轉錄發載至外部讀物《文藝傳遞》第58 期(1985 年5 月14 日),是以猜測《文藝傳遞》與《國際靜態清樣》為統一版本,但未見后者,聊備一說。

33 《國民日報》原文為:“遇羅錦的文章有好有壞。《一個冬天的童話》是好的,《春天的童話》欠好。……遇羅錦比來到軍隊往寫工具,她若能真正在軍隊里呆上兩年,把視野擴展,深刻生涯,那她仍是有盼望的。”拜見徐士杰:《丁玲談文藝創作不受拘束等題目》,《國民日報》1985 年6 月24 日。

34 徐士杰:《丁玲談文藝創作不受拘束等題目》,《國民日報》1985 年6 月24 日。

35 李美皆:《丁玲一次講話的兩個版本》,《文學不受拘束談》2012 年第6 期。

36 丁玲:《扎根在國民的地盤上——在中國作協陜西分會座談會上的講話》,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8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472-484 頁。

37 《創作不受拘束及其他》寫到:“這兩年有那么多的新人新作涌現,並且有不少是很好的作品,很有盼望的作家。行政干涉過多,不成能呈現這種局勢。”(丁玲:《創作不受拘束及其他》,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8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485 頁)但這現實上是將不雅眾發問部門丁玲對近年創作狀態的評價和演講部門“創作不受拘束”的相干內在的事務“縫合”而成,丁玲并未闡明兩者之間存在聯繫關係,“記載版”中的反推邏輯或為別人所加。相較于“記載版”的否定,“灌音版”以為存外行政干涉過多的情形:“行政干預,能夠有的處所、有的時辰做得過了頭”(丁玲:《扎根在國民的地盤上——在中國作協陜西分會座談會上的講話》,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8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479 頁。)

38 “灌音版”號令廣場文學但沒有褒揚小院文學的價值,“記載版”則對小院文學的評價更為負面:“不難假想,我們的作家假如分開了四化、改造的沸騰生涯,而只關懷小院、小街、小窗里的瑣事,那他的創作不受拘束生怕只能是狹窄六合里的不受拘束。”拜見丁玲:《創作不受拘束及其他》,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8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485 頁。

39 王增如:《丁玲辦〈中國〉》,北京:國民文學出書社,2011 年,第161-162 頁。

40 [美]G·托馬斯·坦瑟勒:《校勘道理》,蘇杰編譯:《東方校勘學論著選》,上海:上海國民出書社,2009 年,第226 頁。

41 王增如:《丁玲辦〈中國〉》,北京:國民文學出書社,2011 年,第161-162 頁。

42 [美]G·托馬斯·坦瑟勒:《校勘道理》,蘇杰編譯:《東方校勘學論著選》,上海:上海國民出書社,2009 年,第226 頁。

43 魏建、周文:《〈上海文藝之一瞥〉的謎團及其國外版本》,《魯迅研討月刊》2014 年第7 期。

44 凌孟華:《郭沫若集外演講記載稿〈寫作經歷談〉敘論》,《郭沫若學刊》2018 年第1 期。

45 王志之:《魯迅印象記》,成都:四川國民出書社,1980 年,第39 頁。

46 張元珂:《1979 年前后丁玲的言行、心態及若干史實——以一封手札為中間》,《中國古代文學研討叢刊》2018 年第8 期。

47 丁玲:《艱屯之際》,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3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451 頁。

48、49、50 彬芷:《艱屯之際》,《斗極》1932 年第2卷第3、4 期合共享會議室刊。

51 丁玲:《冀村之夜》,《文藝陣地》1939 年第2 卷第7 期。

52 雷加:《兵士抽像——記丁玲在火線》,《四十年間——雷加回想錄》,沈陽:東風文藝出書社,2020 年,第67-68 頁。

53 丁玲:《關于自衛隊的感言》,《一年》,重慶:生涯書店出書,1939 年,第103 頁。

54 丁玲:《關于自衛隊的感言》,張炯主編,蔣祖林、王中忱副主編:《丁玲選集》(第5 卷),石家莊:河北國民出書社,2001 年,第89 頁。

55 拜見解志熙關于丁玲平反題目的剖析,解志熙:《與反動相向而行——〈丁玲傳〉及反動文藝的古代性序論》,《文藝爭叫》2014 年第8 期。

56 陳明在治喪委員會名單、悼詞內在的事務、治喪情勢等方面都積極爭奪,并屢次提議破格為丁玲屍體籠罩黨旗但遭到謝絕。陳明指出:“為什么要開悲悼會?重要是由於她身上的污點沒擦干凈,為什么請求給丁玲籠罩黨旗?就是為了堵住一些人的嘴。不然人家又會闢謠,闢謠的人有權,就成了真諦。請中心周全斟酌題目,大師都按黨的準繩處事。”拜見王增如:《無法的涅槃》,上海:上海書店出書社,2003 年,第95 頁。

57 此項說法源于編纂王樹芬給陳明的信:“王樹芬也在1983 年3 月16 日寫給陳明的信中說:‘您校正得很是細致,看來,這部文集,可稱得上是丁玲同道作品的定本。尤其看了您為《從夜晚到天亮》所作的注釋,這對清楚創作佈景及有關史料,非常主要,特殊是對研討任務者更有價值。’”論文此處沿用該說法,并非以為《文集》合適版本學尺度的“定本”,而是誇大《文集》作為丁玲平反后的第一次也是丁玲生前的最后一次選集收拾出書任務,對于其后丁玲作品的出書工作具有主要的參考意義。

58 王增如:《無法的涅槃》,上海:上海書店出書社,2003 年,第82 頁。

59 魯迅:《集外集序文》,《芒種》1935 年創刊號。

60 完全內在的事務為:“比來眼疾白內障漸變,左眼的目力只要零點二,不克不及看書。她對我說,‘如許也好,我就少讀多寫,我不再寫那些雜文章,我的任務要簡略些了。’”拜見陳明:《丁玲及其創作——〈丁玲文集〉校后記》,《丁玲文集》(第6 卷),長沙:湖南國民出書社,1984 年,第681 頁。

61 陳明口述,查振科、李向東收拾:《我與丁玲五十年——陳明回想錄》,北京:中國年夜百科全書出書社,2010 年,第289 頁。

62 李向東:《關于〈丁玲文集〉的出書顛末》,《湖南人理科技學院學報》2007 年第3 期。

63 陳明:《丁玲及其創作——〈丁玲文集〉校后記》,《丁玲文集》(第6 卷),長沙:湖南國民出書社,1984 年,第679 頁。

64 丁玲:《小火輪上》,《紅黑》1929 年第3 期。

65 丁玲:《小火輪上》,《丁玲文集》(第2 卷),長沙:湖南國民出書社,1983 年,第222 頁。

66 丁玲:《一個小赤軍的故事》,上海:少年兒童出書社,1956 年,第9 頁。

67 丁玲:《一個小赤軍的故事》,《丁玲文集》(第3 卷),長沙:湖南國民出書社,1983 年,第272 頁。

68 彬芷:《從夜晚到天亮》,《微音月刊》1931 年第1卷第3 期。

69 丁玲:《從夜晚到天亮》,《丁玲文集》(第2 卷),長沙:湖南國民出書社,1983 年,第311 頁。

70 張衛中:《丁玲在古代文學說話扶植中的意義》,《文藝實際與批駁》2012 年第2 期。

71 畢玲薔:《從文學說話的角度看丁玲文學作風的構成與成長》,《福建論壇(人文社會迷信版)》2004年第10 期。

72 丁玲:《莎菲密斯的日誌》,《小說月報》1928 年第19 卷第2 期。

73 丁玲:《莎菲密斯的日誌》,《丁玲文集》(第2 卷),長沙:湖南國民出書社,1983 年,第69 頁。

74 李陀:《汪曾祺與古代漢語寫作——兼談毛體裁》,《花城》1998 年第5 期。

75 “丁玲在世的時辰,就沒有對外界隱瞞我修正她的文章,她已經對人說過:你們知不了解,我家里還有個‘改家’。這個‘改家’說的就是我。”拜見陳明口述,查振科、李向東收拾:《我與丁玲五十年》,北京:中國年夜百科全書出書社,2010 年,第290 頁。李向東評價丁玲與陳明的一起配合關系:“她暮年的作品,簡直所有的顛末他的修正。” 拜見李向東:《后記》,陳明口述,查振科、李向東收拾:《我與丁玲五十年》,北京:中國年夜百科全書出書社,2010 年,第330 頁。

76 諸如劉濤:《丁玲論瞿秋白的一篇佚文》,《魯迅研討月刊》2012 年第4 期;王增如:《丁玲未完成的小說手稿〈堂姐〉》,《新文學史料》2022 年第4 期;王增如:《丁玲〈母親〉第三部殘稿探析》,《古代中文學刊》2019 年第6 期;陳揚:《〈我在霞村的時辰〉的版本與修正》,《中國古代文學研討叢刊》2015 年第2 期;梁爽、梁朝陽:《丁玲1985 年4月延安之行詳考》,《古代中文學刊》2020 年第4期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